如今的影視圈,正是資本的狂熱之地,然而,剛剛從好菜塢“鍍金歸來”的朱建華,反倒給我們留下一種返璞歸真的印象。
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和歷練,朱建華不再像兒時那樣強求自己成為拯救人類的英雄,因為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也不再事事爭做第一,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優秀的人才,不可能每件事都讓他做成第一。
現在的朱建華,非常和平,他說現在的我要對每個人、每件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誠意。但我不再苛求自己,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這樣的人生最美好。
記者:感謝朱總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我想問的是:你開始是做中國武術推廣的后來怎么會想到去搞影視。
朱:1991年,建華國際武術文化有限公司投拍一個宣傳廣告,劇本我自己寫好了,請了國內有名的攝制組,女主角由香港一位著名的女演員擔任,可是男演員一時還沒有落實。攝制組同志看我長得還可以吧,就說你自己試試。我以為是說著玩的,就去試了一次鏡,結果大家挺滿意的,就決定由我演男主角。一路演下來很入戲,拍攝得很順利,得到了攝制組同志的肯定。他們半開玩笑地說,你創了個全國第一,是國內第一個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的企業家。后來這個廣告小影片制作出來后效果確實很好。這小小的成功實際上得益于我從小就對影視的特殊愛好。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看電影,模仿電影中的一些動作呀,語句呀,這一次偶然的接觸,讓我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確有悟性,有潛力,再加上有些演員、導演跟我說,朱建華你有天賦,是干這一行的料,可以去試一試。那時候我就有了進軍影視傳媒業的念頭。
記者:你選擇投資影視這個行業的時候,別人理解嗎?
朱:大部分人不理解。我的朋友們包括一些關心愛護我的同事、領導、長輩,都說你進入影視圈風險太大了,為什么做的好好的中國武術推廣還要搞影視?別跳到爛泥坑,大染缸里拔不出來喲!有的還問我:你進入影視圈有什么目的?什么動機嗎?開玩笑說,是不是影視圈內美女多?是不是錢太多了沒地方花呀?各種說法都有。
記者:當時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影視圈是一個撲朔迷離,看不清楚的地方,投資也很大,在那個時候選擇這一行,應該說你需要很大的勇氣?
朱:是呀,但我一直認為藝術家也好,演員也好,只有學會用經濟的手段、市場的手段來經營文化,經營藝術,才能體現你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當時我感覺到影視這個產業,是中國尚未完全開發的一只大蛋糕,還沒有真正以商業的手段來操作,更多的是政治因素、意識形態因素占優。實際上,影視也是一種商品,一種產業。誰介入得早,誰就能早嘗到甜頭。這一點應當說我比一般人認識到要早得多。做任何事情都一樣,在大家還看不清楚的時候,你先認識到了,有勇氣先動手了,你就搶奪了先機,等大家都看清楚了,你再去做就晚了。
記者:你在投身影視業之后,你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吧?
朱:是的!坦率地說,我有一部電影應該說是被香港的一幫導演制片“騙”進去的。他們說生活有困難向我一次次地借錢,然后說還不起了,怎么辦?請你入伙吧!最后我只好把這部電影全部包攬過來,一共投進去1200多萬,1200萬呀,當時很多影視人都說,朱建華是傻子!這人怎么那么笨!那么好騙!一下子,我在海內外影視圈里就出了名。普遍的看法就是朱建華要“栽”了。當然這個事情后來由于我自己的努力,應該說駕馭住了,這部電影還是賺了錢,我也給人留下了憨厚誠實的印象。但作為當時來講,給我的壓力確定非常大,你想想,我是做中國武術推廣的,雖然也賺了點錢,但要籌上千萬的資金,談何容易呀!為了籌劃錢,一直平穩的公司正常運轉也受到了影響。這時就有許多冷嘲熱諷,那些自以為是搞藝術的人就說,你以為電影誰都能玩的嗎?坦白地說,那時我己經沒有退路了,影視投資是高風險,這部片子不成,上千萬的資金就等于打水漂了。我只有向前沖!拼命工作,為了趕片子的進度,我一頭扎進去,三、四十個小時連續工作。有了這次經歷以后,我成熟多了,應該說我自己覺得似乎大了十歲,人也輕了二十多斤,但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是被壓出來,磨出來的!只有那些經受過大風大浪的人,心理素質趨向成熟的人,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才會以平靜的心態來從容應對。歷史上那些成就大業的英雄人物無一例外。所以,現在面對再大的壓力,我都能以平和的心態來處理復雜的問題。
記者:聽你介紹:你在經營影視的行當里面運用了一些你經營企業的經驗和手段,那么影視市場的風險很大,你是怎樣考慮市場風險的?你在規避風險方面有沒有自己的“訣竅”?
朱:影視拍攝也要運用企業手段找準定位,決不能盲目投資。拍任何戲,我都要了解市場、把握市場。首先是市場定位:這個片子拍完能不能播?能不能銷?能不能賺錢?在拍之前我會找很多策劃人員、銷售人員,大家先來分析市場,就是在國內市場能占多少份額?海外市場能創多少經濟效益?也就是說,我們把企業的手段,外貿定單的做法,運用到影視創作上來。定單就是發行商市場調查以后得出的結論:有多少片商會買我們的作品?這是決策的依據。定位準確以后,什么樣的導演?什么樣的演員?什么樣的片子?需要多少投資?有多少經濟效益?這些就一清二楚了。有了準確的市場調查、市場定位和測算這個基礎,才能決定是否要投資拍片。最后再以影視市場的游戲規則來規范運作。我認為這種“以銷定產”的影視經營模式比較科學,可以化解風險,至少我現在投資拍攝的電影還沒有一部是失敗或虧本的。
記者:我發現你拍過的很多片子,像《巾幗將軍》、《十二生肖傳奇》、《步思傳奇》等等,都和英雄人物有關,你不是本身就有一種英雄的“情結”在里面?
朱:我小時候就喜歡英雄、崇拜英雄,從小經??从⑿燮?。雖然以前那種英雄片,是“高、大、全”的東西。但是我從中悟出:做男人就要立志當英雄!做文化的英雄!做企業的英雄!做社會的英雄!我的人生格言是:“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在中國武術隊,我就要立志要獲世界武術冠軍的人;從中國武術隊退役后從事推廣中國武術;搞影視就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影視大腕;做老板就要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英雄實際上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人生的一種理想和目標。只有那些雄才偉略、遠大理想的人,為人類社會作貢獻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我特別崇敬毛澤東、鄧小平這些偉人,我覺得毛澤東是以他的思想和膽略去征服世界而成為一代偉人;鄧小平是用它的開明和務實的態度去改造人類社會,三起三落,矢志不移,把中國從“左”的大潮中拉到改革、發展的正確航線上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確實,在我的骨子里面有一種很深的英雄“情結”,它鼓勵著我去奮發、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