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視綜藝節目相比,網綜不受播出時間、地點的限制,互動性更是其先天優勢,發彈幕、實時直播連線等這些網絡獨有的玩法甚至反向影響著節目的模式走向。今年,網絡脫口秀節目迎來高峰,《火星情報局》《暴走法條君》等節目爭奇斗艷、百花齊放,給整個視頻行業帶來一番新景象。
話題至上 抓住網友痛點即槽點
縱觀脫口秀節目的發展歷史,無論是曇花一現還是經久不衰,都是針對一個命題或者一件時事,聊出觀點,聊出態度,放松心情的同時還能引發思考,這才是真正吸引人觀看并能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而吐槽類脫口秀將這種優勢進一步放大,吐槽背后所傳達的社會現實也成為脫口秀節目制作過程中必須凸顯的部分,越接地氣、越有討論空間的話題越容易引起網友的共鳴。
此外,直指人心的辯題和觀點總能引起現場觀眾和網友的思考,《四大名助》中源于日常生活的吐槽也總能引起觀眾對于現實中苦惱的討論,如“閨蜜過分干涉我的交友”“老板太摳門”“父母對兒女過度保護”等。《暴走法條君》除了嘉賓的勁爆演出,最關鍵的也是埋藏在背后網友帶感好奇,有討論爭議性的話題。“朋友圈裝吧罪”“CP罪”“被害妄想癥”“瑪麗蘇罪”“男生娘炮罪”“撩漢智障罪”“男友摳神罪”“閨蜜綠茶罪”“污妖王罪”等網友有吐槽欲望的話題在虛擬法庭中一一上演。同時,有意思表現其外,有意義內涵其中,才是其后勁十足的真正原因。
在第五期節目中,曾寶儀“律師”的總結陳詞,點出了當下男女戀愛的真諦:“女人的幸福并不在于男朋友對你有多好,而在于他是不是能支持你過你想要的生活。那不是錢的問題,你想要過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去爭取,你的幸福在自己手上。”
除了綜藝節目,吐槽類脫口秀也曾以自媒體為渠道進行呈現,話題性同樣是其吸引眼球的法寶。例如從暴走漫畫衍生的《暴走大事件》,主持人王尼瑪以頭套遮臉,用輕松幽默的語言播報現實生活中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追捧。
最有表達欲的人設 多元價值觀的傳遞
沒有游戲設置下的緊湊節奏,也沒有真人秀節目的人性挖掘,一檔脫口秀節目的成敗更多考驗的是主持人、嘉賓等在語言風格和價值觀表達中所產生的人格魅力。例如金星的《金星秀》節目中對于人設和觀點的展示,基本集中在主持人或嘉賓身上,同時在價值觀、態度的輸出中,也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火星情報局》中汪涵作為情報局“局長”,充分地體現了他的整體掌控能力和睿智、幽默的主持風格;《金星秀》中“毒舌金姐”的標簽已經奠定了節目針砭時弊的辛辣風格。近日,優酷與唯眾傳媒聯合出品的《暴走法條君》讓觀眾看到了吐槽類脫口秀的另一種可能。
節目一改以網紅、素人為主體的模式,充分將明星之間的戲份、觀點沖突發揮到極致,讓明星成為話題觀點的主要輸出者和中心,每位藝人也都在法庭上使出渾身解數,互相劍拔弩張,既表達觀點,也分享故事,把“偶像包袱”拋到九霄云外。將明星的“吐槽”“對撕”模式融入節目,明星們的積極參與,讓網友看到了接地氣、有觀點、綜藝感十足的偶像。
事實上,這類模式在國外早已有之。始辦于1998年的《喜劇中心吐槽大會》被譽為美國喜劇界“春晚”,明星凱文·哈特、盧達·克里斯、杰夫·羅斯、瑪莎·斯圖爾特和前NBA巨星“大鯊魚”奧尼爾都曾在節目中“開炮”。
劇情化演繹 營造脫口秀新語境
與《極限挑戰》等這類在戶外錄制,大場景、戲劇性較強的真人秀相比,脫口秀節目僅靠在棚內“說話”就想獲得全勝,勢必需要在內容上更有創意。面對網綜市場的一片紅海,每檔節目都在極力顛覆常規慣性思維,尋找專屬自身的表達方式。
吐槽類脫口秀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情緒化。那么,從節目的呈現形式和可視化角度出發,劇情化演繹都是不錯的選擇。縱觀這兩年出現的吐槽類節目,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對主人公的故事進行劇情化演繹。
比如優酷獨播的《火星情報局》將“歐洲元老院”的議會廳形式搬進演播室,以綜藝的手法檢驗全民新奇提案;以“解決人們日常苦惱”為宗旨的《四大名助》中,“四大名助”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讀苦惱者來信,討論話題。
《暴走法條君》在此基礎上將“劇情化”升級,節目打破了人們對“法庭”的固有思維,將嚴肅的法庭搖身一變,成為輕松愉快、專供大家吐槽的場所,創造了更加獨特有趣的語境。同時,節目巧妙運用劇情化元素,陳述案情、原被告雙方辯論、結案陳述、判定勝負,在環節上區別于其他網綜。節目還有明確的角色扮演:謝娜擔任法官,每期兩位明星擔任原被告雙方大律師,雙方各有三名網紅律師,就連現場觀眾也成了陪審團,有最終決定勝負的權利。
“吐槽給了節目中的法庭場景最大的脫口秀空間,法庭場景也給了脫口秀很多邊界。”在《暴走法條君》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庭本身具備的很多既定的角色與固有的模式,都與節目聊天、吐槽、對壘的特質非常契合,脫口秀的類型優勢從而得到了進一步放大。值得一提的是,《暴走法條君》將嚴肅的法庭與綜藝節目的畫風結合,形成了“一本正經說鬼話”的反差,在細節上便已先聲奪人,形成獨具特色的語境表達。
吐槽類脫口秀在話題、人設以及節目模式等方面都在進行著新的嘗試,而這類節目最大的難點則是尺度的把握。近期剛剛上線即下架的另一檔吐槽網綜告誡大家,在這個拼創意、趣味性和個性化的時代,話題選擇與表達方式依舊要把握好尺度,價值觀的底線不能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