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匪題材影視作品發展的幾十年中,以《英雄本色》《重案六組》《無間道》等為代表的作品,憑借黑色凝重的影像格調、激烈刺激的情節沖突,在影視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香港警匪片更為觀眾津津樂道,但隨之而來的臉譜化、符號化的人物設定,讓警匪故事變得千篇一律、警匪主角變得千人一面,對于題材的過度消費讓警匪片市場逐漸疲軟。
與此同時,古裝、仙俠、愛情、穿越等新鮮題材在影視市場中“大放異彩”,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比重,警匪片似乎風頭漸小。偶有《新警察故事》《解救吾先生》《使徒行者》等作品出現,但也難濺水花。警匪片如何在“亂象橫生”的影視市場中“再掀風云”,成為眾多行業人士關注的重點。
1反英雄人設一改守舊派警匪模式
窮則思變,近幾年警匪題材影視作品的疲軟,促使眾多影視從業者思考題材類型的新藍海。伴隨網絡視頻行業的發展,活躍的網絡原住民與創新平臺為警匪題材的復興提供了新的平臺。從《暗黑者》到《心理罪》,再到《活著再見》,網絡警匪劇逐漸成為市場的新寵。
而近期,由愛奇藝推出的超級網劇《余罪》以反傳統的另類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耳目一新。熱血、燒腦、臥底等詞成為大家對于《余罪》這部非典型警匪片獨特氣質的總結,新警匪概念開始浮出水面。
摒棄以往警匪片主人公勇敢正義、嫉惡如仇的英雄主義色彩,《余罪》主人公“賤人余”被塑造成一個更豐滿的形象,使觀眾眼前一亮。劇中,“賤人余”最初胸無大志,還言語乖張、性格頑劣,而后,這個極品賤氣的問題青年,被警隊、社會、生活百虐成鋼,劇情徐徐展開。這樣的人設反差,令看多了“高大上”警匪片的觀眾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上線不到一周,便獲得來自苛刻文青聚集地豆瓣社區高達8.7分的高分評價,同時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更有網友直言,“超愛張一山版賤人余,妥妥路轉粉”。
可以看出,這部以“反英雄”形象為主角人設的《余罪》,顛覆了傳統正義化身的角色塑造,憑借“痞美”的不羈畫風,成功將警匪概念融進警匪影視作品發展的軌跡當中。
2弱化二元對立塑造新警匪概念
香港警匪片旗幟性人物杜琪峰導演曾表示,“警匪片不創新就會被拋棄”。在國內警匪片市場深陷同質化藩籬的背景下,只有創新才是警匪片的出路。作為一部氣質獨特的反映臥底警察驚險經歷的警匪片,《余罪》在劇作題材上劍走偏鋒,不再過度強調正邪二元的尖銳對立,而是跳出以往警匪片的窠臼,將主角設定臥底身份,以充滿懸疑跌宕的劇情發展推動人物性格與命運的演進,在原有警匪題材的作品藩籬中開拓出一種新的類型化題材,極具看點。愛奇藝公開數據顯示,《余罪》上線三天內便突破億次大關,更以日播2818萬播放量實力挺進藝恩數據網絡劇日播放量TOP1。
另外,《余罪》在敘事方式上,巧妙植入主人公“余罪”的內心獨白,為觀眾營造出一種“間離效果”,使觀眾在觀看劇情的過程中,有一個分析和批判事件的立場,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保持理智的思考與判斷。通過這種“間離效果”,《余罪》成功把演員與角色間的矛盾表現為一種外部對立的二元狀態,使其更經得起觀眾的細細琢磨與審視。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調整與改變,賦予了這部“新概念警匪劇”獨特的氣質,在當前的警匪類型片中脫穎而出。
3推劇圣手助力警匪片的春天來了
《余罪》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在警匪片市場中掀起熱潮,與愛奇藝在排播模式、營銷等方面的運營不無關系。作為行業中極具代表性的推劇圣手,愛奇藝對于《余罪》的運營更加“賣力”。實際上,自2015年愛奇藝率先將差異化排播模式應用于超級網劇《盜墓筆記》之后,所取得的驚艷成績讓眾多行業人士看到國內視頻網站付費的可能,以及網劇爆發的希望。
此番愛奇藝強勢推出《余罪》在原有差異化排播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季播付費的新嘗試。任何觀眾,都可以享受每周一、二、三更新一集的節奏,跟隨“賤人余”一起體驗“快意人生”,而對于“心急就想吃熱豆腐”的用戶來說,VIP會員享受第一季全集內容搶先看的暢快體驗也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訴求。在第一季針對非會員的劇集全部上線后,《余罪》第二季將于6月13日上線。
除其季播付費模式極具“賣點”之外,《余罪》背后愛奇藝的話題制造與熱點營銷間的相互催生,也是賦予作品新勢能的有效舉措。在剛剛過去的“520”,曝出男主角張一山的“甜膩”劇照,深陷三角戀的溫柔鄉,引得無數網友集體發聲期待超級網劇《余罪》的上線,更有網友調侃道,“賤人余”這是要在520,虐死單身狗的節奏。在愛奇藝的傾力加持下,作為“新警匪概念”的《余罪》或將給警匪市場帶來“第二春”。(來源:數娛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