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馬云的阿里影業一身都是“戲”。從骨子里就具有的互聯網基因,讓阿里影業從成立之初發展至今,一直在行業中顯得那么與眾不同。事實上,阿里影業對自己的定位從來不是一家普通的影視公司,它要打造娛樂全產業鏈平臺,而娛樂寶在2016年領先粉絲經濟層面的發力,足以說明阿里影業并非單純是想拍電影。
阿里影業做平臺,粉絲經濟是“營養”
有遠見的人在馬云成立阿里影業的時候,就直言該公司根本不是為了拍電影。的確,作為一個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影視企業,阿里影業在市場布局上擁有更豐富的互聯網思維,它不會單純的瞄準一個傳統單一領域去發力,而是考慮如何把握更大的市場綜合份額。
阿里影業要打造電影產業的生態圈,更是要借此完善自己在這個生態圈中的自我轉換能力。在兩年的發展中,阿里影業擁有了淘票票這個在線售票平臺,更成立影視公司把握制作、宣傳、發行渠道,加上在衍生品、粉絲經濟層面的發力,正在形成一個完整的業態。如果說,阿里影業打造平臺是要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話,那么主要負責粉絲互動的娛樂寶就成為了這個基礎上的營養液,阿里影業提供土壤,娛樂寶提供營養,在阿里影業體系內的影視合作才會得到全方位的呵護,形成良好的成長勢頭。
娛樂寶引領粉絲公益,是一盤很大的棋
娛樂寶在并入阿里影業之前,是一個融資平臺,這是一種全新的電影玩法,通過這個平臺,人人都能成為電影的出品人,只需100元就可以投資電影,這種做法將粉絲經濟發揮到了極致,但從實際出發點我們不難看出,阿里影業這樣做根本不是為了融資獲得資金,土豪根本不差錢,這種做法只是把營銷理念貫穿到電影的始終,讓更多關注阿里的用戶了解這樣一個常態。
如今的娛樂寶,在其自身APP功能內,強化了星愿籌與衍生品市場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在于粉絲經濟環節中都擁有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衍生品這一塊,中國市場與歐美差距很大,具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因此阿里影業才會開設自己的旗艦店,專職與各大影視集團簽訂衍生品關系,將原有的實體宣發轉變到線上自己優勢的層面。再看娛樂寶,最新一次在5月底結束的星愿籌活動,由當紅真人秀小鮮肉張藝興領銜,這次藝人不是賣顏值,而是帶領近8000粉絲一起投身公益,為外來務工子弟改善就學環境,這種偏向公益的粉絲互動模式,也讓藝人與粉絲在互動之間增加了更多的協作感,也對社會正能量的輸出起到了推動作用。
同樣不缺錢,阿里影業要讓娛樂寶培養粉絲
和當初讓普通人100元投資電影參與進影視領域一樣,阿里影業令旗下娛樂寶進行公益性眾籌來培養粉絲,同樣和之前的金融舉動一樣,是培養產業生態。中國電影市場與歐美電影市場的差距,在于中國人只將電影產業關注在影院內,一部完成的電影只要進入影院觀看就是中國的電影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改變目前只有上映前的宣傳和明星八卦,老套又低級。
阿里影業打造的粉絲經濟生態圈,結合娛樂寶的粉絲互動平臺能力,正在逐漸讓更多普通人,參與到電影行業的方方面面,從衍生品的定型,到藝人們拍攝影片的臺前幕后,再到大家跟隨藝人一起投身社會公益,粉絲通過娛樂寶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找到了影視行業的參與感,這對于未來阿里影業全面開展粉絲經濟業態有著很大的幫助,是一個打基礎的重要環節。
在以前,我們說起電影產業往往會表達自己看過某個電影,參與過某個電影首映。但未來,娛樂寶所構建的粉絲經濟版圖,將讓更多人在某某電影拍攝期間去探過班,甚至在某某藝人拍攝電影時一起做過公益。一部電影上映往往最多只有兩個月,而跟隨一個影片全過程形成的互動時間可以長達一年,這樣培養的粉絲用戶更加具有粘性特征,培養更多的粉絲群體和潛在用戶意識將為中國電影市場獲得全面發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