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將近2年的燒錢大戰之后,電影在線購票領域終于有平臺出線了。
今日(4月11),美團大眾點評CEO王興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正式決定分拆貓眼電影業務,讓“新貓眼”成為一家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
這是繼去年7月美團宣布貓眼成為獨立子公司后,再一次重大的戰略調整。更值得注意的是,王興還在內部信中稱,3月,貓眼電影實現了BG事業群層面的盈利。這差不多相當于宣布電影購票平臺即將從燒錢巨虧的日子中迎來黎明。
從貓眼電影誕生到成立全資子公司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美團的戰略版圖上,貓眼一方面扮演中重要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也卻又深陷補貼戰的輿論漩渦。如今,拆分獨立運營后,新貓眼將有更獨立的決策機制和更靈活的激勵機制。
在此前貓眼電影相關負責人接受娛樂資本論專訪時稱,未來,貓眼電影將以購票平臺為基礎,逐漸切入電影發行、投資等上游生產環節。
四大在線購票平臺中,貓眼開始盈利
自從去年年底,貓眼與大眾點評電影業務宣布整合之后,曾經“江湖亂戰”的在線售票行業進入“四國時代”——美團貓眼+點評電影(新美大)、微影+格瓦拉(騰訊系)、淘寶電影(阿里系)、糯米(百度系)。
但在這四家平臺中,除了今天王興在內部郵件中披露3月實現BG(事業群)層面盈利外,至今沒有任何一家盈利,甚至包括打車軟件以及O2O其他領域能夠實現盈利的平臺都很少。
這些難以盈利的原因在于整個O2O目前缺少有效的變現模式。為了爭取更多的用戶流量,燒錢做補貼幾乎是這些平臺唯一的選擇。但單純依靠補票、補貼的低價戰爭,消耗了太多資源,而院線和用戶之間的信任與忠誠度始終難以建立。
去年年初,百度拿出200億砸向糯米,微影時代去年C輪融資額度高達15億。而平臺的廣告收入與這些補貼支出相比,幾乎很難打平。
“剛一開始的時候瘋狂票補為了拉新,在線市場格局基本穩定之后,只要不是一家平臺壟斷的局面,平臺依然要燒錢補貼以維持自身的市場份額。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平臺在每個重要檔期之后都要進行一輪融資進行輸血一樣。”一位在線購票平臺負責人向小娛透露。
此次,王興在內部郵件中稱,貓眼3月已經實現事業部層面盈利無疑相當于在線平臺票補巨虧的日子即將結束。未來電影O2O將吸引到更多資本注意,盈利也預示著行業逐步邁向紅利期。
貓眼電影在美團T型戰略版圖中突飛猛進
貓眼電影是美團旗下一款獨立的APP,當初美團網準備做獨立的貓眼電影時,內部的反對聲音很大:為什么要做的是電影?為什么要單獨做APP?為什么不先在團購APP里做出來?在線下安裝出票機,一臺機器成本一萬多元,投資需要數百萬元。
在消費者的在線購票需求高漲背景下,美團成立貓眼電影可謂解決了市場一大剛需。
今年年初,貓眼電影宣布與大眾點評電影頻道完成整合,涉及業務部署、人事安排、產品技術等方面,兩家后臺數據將完全統一,但品牌仍保持獨立運營。
王興在郵件中表示,在過去三年里,貓眼團隊通過有效的市場運營策略,迅速建立、鞏固和放大了貓眼的市場領導者地位。貓眼電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是美團 App 全新客僅次于到店餐飲的渠道貢獻者,是美團 App DAU(日活用戶數)和新客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引擎之一。新美大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貓眼電影覆蓋電影購票用戶數超過1億,覆蓋全國影院超過5000家。
這說明,貓眼電影其實是美團一個重要的用戶流量入口。貓眼電影除了自身APP,還接入了美團電影頻道、大眾點評電影頻道、微信、QQ等,已然成為一款入口級產品。
貓眼在此基礎之上,收集了海量的觀眾購票選擇、大盤票房、影片票房占比、排片率、上座率、城市票房占比等數據,如此多維度的大數據,讓貓眼電影有能力與電影制片方、影院達成合作,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提煉、分析指導決策,從而提升了整個電影行業的運作效率。
從2015年3月份左右,在線票務的出票率已經占到整個票務市場的50%以上,網上購票已經成為主流,貓眼電影適時地認為,票補就應該逐步得到控制和壓縮,因為這個時候再去打價格戰,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不會再創造價值了。
長久來看,低價票補并不是核心競爭力。票務平臺更應該看重的是能夠給消費者和合作伙伴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因此,貓眼電影在其他在線票務平臺還在融資燒錢繼續打價格戰的時候,貓已經在發力服務于整個產業鏈。
作為美團網“T型戰略”中最重要的垂直領域之一,貓眼電影的發展速度,可謂如火箭般迅猛前進。
從美團點評分拆后,貓眼將切入電影發行和投資環節
電影《心花路放》
盡管還是以線上業務為主,但如今的貓眼電影越來越像一家電影發行公司。
王興在郵件中透露,貓眼的目標是依托領先的電影票務平臺和用戶社區,重點發展電影上游業務,打造貓眼娛樂媒體平臺。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標,貓眼需要加強發展電影上游,通過資本運作,與行業資源深度對接。
其實,在這封內部信之前,貓眼電影已經在這樣做了。從《心花路放》到今年春節檔的《美人魚》,貓眼電影參與投資、發行了30多部影片。不僅如此,貓眼電影還成為今年賀歲檔《年獸大作戰》的“主發行方”,這也是貓眼第一次走出“聯合發行”的格局,開始主導一部電影的發行。
娛樂資本論從其它相關渠道獲悉,2016年由貓眼主發行的電影可能接近10部。
在業內人士看來,貓眼做發行的優勢主要有兩個,首先是用戶的觸達能力,通過貓眼平臺一億購票用戶、美團點評好幾億吃喝玩樂用戶,幫片方和影院找到用戶;其次是用戶識別能力,貓眼能夠識別出觀影用戶的具體地域和身份信息,也能夠識別用戶看電影前后的消費行為習慣。這樣可以幫助片方做用戶分析,在此基礎上協助其設計營銷方案,并聯合美團點評平臺優勢進行異業推廣。
在瘋狂的票補之后,在線購票平臺都開始有切入電影產業鏈上游的心思,可以預見,在貓眼之后,各大平臺還將出現一波平臺轉發行的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