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晚,書法大師李選民應邀在中央電視臺一號演播大廳觀看了丙申猴年春節聯歡晚會,當看到音樂節目《華陰老腔一聲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與流行音樂相融合時,李選民大師不由感嘆喊出了秦腔濃郁的地方特色,展現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在傳統中融入流行元素,也體現了國人勇于創新的精神面貌。
2016央視春晚《華陰老腔一聲喊》節目
2016央視春晚《華陰老腔一聲喊》節目主唱張喜民與李選民大師在春晚后臺
據悉,譚維維攜手華陰老腔的老藝人,將華陰老腔與年輕人熟悉和喜歡的現代搖滾大膽融合,演唱了西北風味濃郁的《華陰老腔一聲喊》,敲擊板凳的獨特演奏方式和吶喊十分帶勁。
春晚結束后,李選民大師語重心長的表示:中國傳統藝術種類繁多,文化內涵也博大精深。小到我們平時所見的手工藝品,大到復古建筑,無不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豐厚底蘊。而今天我們怎么發展這些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又怎么去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呢?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條件來看,傳承人缺失和市場萎縮是普遍面臨的“瓶頸”,以宣紙為例,雖然有千年歷史,被譽為“紙中之王”,但在宣紙之鄉的安徽涇縣,宣紙行業卻面臨企業難招工,技藝傳承等難題。宣紙的制作工藝精細、耗時,從原材料采集到成品紙要經歷百道工序,期間至少需要一年。操作全憑經驗,每道工序要操作數年才能嫻熟。由于銷量價格限制,工人待遇不高,導致招工難,技藝難以傳承。
李選民大師接著說:不過,譚維維嗓音清亮,音域寬廣,而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華陰老腔”聲腔剛直高亢、磅礴豪邁,兩者是現代與傳統、時代和地域的完美結合,成為本屆春晚的一大亮點,有益于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擴大和推廣。這種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方式無疑是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方式。 傳統民間藝術發展和傳承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道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讓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文化得以傳承,讓遺產得以保留,讓世間充滿中國藝術氣息。